环境保护研究所立足于解决有色金属行业环境保护问题,在有色金属行业采选冶废 水处理回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矿山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与无害化、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形成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其 中,矿山废水处理回用及零排放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应用。该所建立了“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配备矿山废水处理回用、冶炼渣综合利用、重 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室小试、中试及工程示范的实验装置。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力量强的高素质研发团队,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70%,高级职称人比 例达50%。相继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部分技术国内领先。
研究范围
●选矿废水处理回用及零排放技术
●冶炼废水处理净化水回用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
●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
何绪文,男,1964年9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保专家。现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环保所所长。中国环境学会大气分会委员,煤炭协会选煤
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及洁净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发改委“矿井水利用专项规划”项目,
科技部863“大型煤炭基地矿井水井下处理、就地复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环保部“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浊高铁高锰矿井水中污染物去除机理与处理工艺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企业横向联合课题几十余项。出版《废水处理与矿井水资源化》等著作三部,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20篇。
彭新平,男,高级工程师,环保所副总工程师,院中青年科技骨干、环保学科带头人之一。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研究与工程设计,重金属废水处理后回用与水质稳定
技术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研究与工程设计、冶金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先后参加或主持株洲冶炼厂总废水处理后回用扩大试验
研究、韶关冶炼厂鼓风炉煤气洗涤水系统水质稳定处理试验研究、大冶有色金属铜冶炼厂总废水处理后净化水回用及水质稳定实验研究,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选矿废水处理复用与零排放技术研究”, “863”计划项目“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多项环保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西部矿业锡铁山分公司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石化长岭至株洲成品
油管道工程安全验收评价等课题研究、设计工作。经验丰富,知识广博。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重点成果
●“有
色金属工业重金属废水重复利用技术研究”获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新工艺成功应用于墨竹工卡铜铅锌选矿
废水、云南会泽铅锌矿选矿废水、云南铜业公司总废水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可完全循环利用。该技术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在复杂铜铅锌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领域开创
了先河,为复杂铜铅锌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选矿废水处理复用与零排放技术研究”实现了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选矿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厂总废水处理后净化水回用及水质稳定试验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中,对砷碱渣的浸出及深度氧化脱锑进行创新性研究,砷的浸出率可达92%以上,锑的回收率达87%以上。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锡矿山,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自主研发的重金属固化剂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无害化,对酸性土壤中水溶性镉的固定率达99%以上,有效态镉的固定率达70%以上。
●主持编制的《铜冶炼清洁生产标准》和《铜电解清洁生产标准》,目前已公开实行,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典型项目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
●国家“863”计划“大型有色金属基地及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及示范”
●国家863计划“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选矿废水处理复用与零排放技术研究”
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
●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锡、锑冶炼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
●再生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评价与防控技术研究
●有色金属冶炼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
联系人
所长:欧阳坤
电话: 0731-85239020
传真: 0731-85239020
Email: sunjiande@hotmail.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张公岭亚大路99号
邮编: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