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藏中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复杂铜铅锌高效选矿分离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长沙召开。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两院院士王淀佐,中国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国家设计大师陈登文等9名专家,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宋建民,副 巡视员杨建国等出席会议。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藏中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部分省内外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评审 会。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经济参考报等媒体记者到会。
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张龙处长主持。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许国强致鉴定会欢迎辞,选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代雄向专家组和与会人员汇 报工作总结报告和技术研究报告。王淀佐、陈登文等9名专家一致对该科技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同时还对完善该成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共同指导完善 了该科技成果的鉴定意见。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宋建民总经理代表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全省有色金属行业致答谢辞。
王淀佐院士在项目鉴定会上说:复杂铜铅锌多金属选矿既是矿业界世界性难题,亦是选矿科研工作者重点研究领域。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复杂铜 铅锌高效选矿分离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铜铅分离技术和铜铅选矿指标国际领先。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创下了建国以来复杂 铜铅锌硫化矿精矿品位和铜回收率等指标的最好水平,是建国六十年来在该领域最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是选矿界公认的难题之一,铜铅锌分离难度大,许多选矿厂只能生产铅精矿和锌精矿,而铜没有得到有效回收,造成宝贵铜资源的严重 浪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还有70%与铅锌矿伴生的铜没有得到回收利用,每年资源浪费达数十亿元。而传统工艺中使用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浮选药剂,如剧 毒的氰化物、重铬酸盐等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从2006年起,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陈代雄教授领衔的铜铅锌课题组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创新工艺流程,使用高效选矿药剂,开发无毒铜铅锌分离技术,实现了选 矿废水的全部循环利用等等,形成了一系列解决铜铅锌分离的核心技术,并在西藏中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七宝山铅锌矿 等多家矿山成功应用。在此领域,近三年已获得三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发表论文十篇,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西藏中凯工业生产实践2008年指标:铜、铅、锌 精矿品位分别为28.83%、68.12%、45.10%;其回收率分别为84.87%、92.20%、81.45%。据统计,近三年,该技术已累计为上 述企业新增经济效益三亿元以上,其中2007年和2008年为西藏中凯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利税2.1517亿元,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