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研:湖南饮用水水源地最为突出的问题
走访3051公里,深入湖南益阳、怀化、娄底、邵阳、永州5地市,重点调查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个涉锑企业、18个尾矿库和3个治理点......
今年8月,湖南环保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对外披露湖南锑金属污染的调查结果,并将调查结果发送给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每一项调查数据都值得警惕:已闭库的尾矿库上面存在放牧、种菜现象,运行的尾矿库未按要求建立污水处理厂,冶炼厂的废渣随意露天堆放且周边水体砷锑严重超标,应急治理措施不规范或项目停滞,填埋场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在得到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回函后,11月份,绿色潇湘再次走访这些水源地,并发布了详细的调研报告。绿色潇湘相关负责人廖思难告诉记者,调研发现,锑污染仍为湖南资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最为突出的问题。
这让锑金属污染的治理,再次受到环保界和社会关注。
2、难题:15万吨砷碱渣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主任万文玉说,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世界已发现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就有140多种。其中,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享有“世界锑都”的盛名。
“世界锑都”吸引了无数人抱着发财梦奔涌至此,但过度采掘让锡矿山变得千疮百孔,环境污染之重让人忧心不已。在这些美誉带给这片土地财富的背后,还深藏着一种隐痛和不安。
从1897年正式开采以来,120多年的无序开采让冷水江锡矿山区域满目疮痍: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土壤污染严重,原本郁郁葱葱的锡矿山变得寸草不生,森林覆盖率一度仅有8%。当地人戏称,一只白色的鸟飞过锡矿山都会变成黑色。
万文玉说,锑工业生产中“三废”均有产生,其主要的污染因子是锑和砷的污染,砷碱渣就是在锑冶炼产生的最常见的危险废物,且由于没有成熟的处理技术,目前很多企业也是堆积了好些砷碱渣在厂内。
数据显示,目前锡矿山有15万吨砷碱渣入库贮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砷碱渣是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渣,砷碱渣中含的砷俗称“砒霜”,如溶于水将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
(“世界锑都”冷水江锡矿山。图/北极星环保网)
3、攻坚:世界难题取得了巨大突破
过去数百年,炼锑砷碱渣的处理一直是锑冶炼的世界性环保难题。
2010年,国家“863计划”中部署项目“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由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和中南大学等高校承担,旨在攻克该世界难题。
经过多年对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出了优化砷碱渣综合回收的新技术,实现了砷碱渣的综合利用,并在企业中应用——经过技术处理,可将剧毒的砷碱渣转化成锑金属和砷酸钠、混合碱等化工原料。
2013年,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5000吨砷碱渣回收利用工程全面建成,进入开车试产阶段。这一技术,使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砷碱渣变废为宝,工业“三废”的产生大大减少。
(通过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锡矿山已经脱下“灰装”换“绿装”。图/北极星环保网)
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加强“世界锑都”锡矿山周边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在全国锑行业产生辐射效应。
这项工程是我国锑行业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锑行业领先的科技项目,对资江和湘江流域的环境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亮点:锑污染治理,国企更显担当
不过,砷酸钠、混合碱等化工原料市场相对饱和,销路不畅,导致很难把技术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企业对此的积极性并不算高。
事实上,从2010年起,冷水江市通过关闭非法企业、整合合法企业的方式,开始全面整治锡矿山锑冶炼企业,取缔和关闭了78家小冶炼厂和采选厂,取缔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将7家锑开采企业整合为4家,将91家锑冶炼企业整合到8家。
不过,目前仅有2家企业拥有锑冶炼砷碱渣综合利用生产线,巧合的是都是国有资本或政府主导。
万文玉说,相对来说,在污染治理方面,国有企业更主动和愿意去承担责任。
参加了5地市调研的环保志愿者王慧鹏说:“我们回访了资江流域十多家涉锑企业,发现沅陵县的辰州矿业对我们反映的问题整改最为积极。”
国资潇湘融媒注意到,沅陵的辰州矿业同样为国企,为湖南黄金集团控股企业。
(辰州矿业)
5、改变:“不毛之地”重回绿装
2007年3月,冷水江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作为传统重化工业比重过大,冷水江的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等行业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日趋枯竭,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不过,在砷碱渣回收利用取得突破时,锡矿山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我去锡矿山时,山上看不到树木和草,都是光秃秃的废渣和石头,触目惊心,可谓是不毛之地。”万文玉说。
2014年,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编制了《锡矿山矿区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提出开展遗留砷锑废渣综合治理、尾矿库治理、矿区生态修复、河道疏浚等多管齐下的工作思路。方案得到了娄底市政府的认可,并立即进行实施。
6年已过,锡矿山的生态环境从寸草不生逐步恢复到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娄底在锡矿山及周边区域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并根据矿山区域的土壤特点开展植树造林,目前完成防污抗污造林1.1万亩、生态产业基地造林0.3万亩、生态复绿造林1万亩。此外,还建成了锡矿山安全饮水一期工程,解决近四千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此外,通过废渣处理集中填埋,封场防渗,复土绿化等治理措施,地表水重金属含量得到了有效改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八个月,锡矿山地表水中砷含量下降了50%,锑含量下降了40%。
目前整个锡矿山矿区共有14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2.95万吨。涉重金属企业废气、废水100%得到有效治理,极大地改善了矿区及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作为饮用水源锑污染的主要源头,锡矿山的改变不仅让当地居民受益,资江流域的锑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6年,绿色潇湘就开始关注资江流域持续出现锑超标的4个水源地,如今这4个水源地的锑含量明显下降。上月,益阳市生态环保局回复绿色潇湘称,这几年政府做了大量的治理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两个季度未出现锑超标情况。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欧阳坤说:“我们受省生态环境厅的委托,还编制了《湖南省锑冶炼行业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风险防范设规范化建设标准》和《湖南省锑冶炼行业环境管理、环境风险管控制度规范》,对锑行业的生产、环保、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设施规范化建设要求和制度管理规范,从政策管理方面保证了锡矿山生态环境必将逐步好转的趋势。”
(今日的锡矿山,绿色随处可见。图/北极星环保网)
6、未来:锑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
在政府层面,冷水江全力实施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举全市之力推进锡矿山及周边地区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整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新增修复林地5000亩,修复耕地2500亩,解决22353人安全饮水问题,维修加固房屋1000栋。
更多的锑污染治理措施也在进行中。万文玉说,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可以废治废的方法,减少或者消除砷碱渣对环境的危害。相信该技术研究并应用后,将会对湖南的锑、砷污染防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廖思难说,锑污染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污染历史长、欠账多、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任重而道远。